國際標準化組織(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
Standardization, ISO)
ISO,即International
Organization for
Standardization的簡稱。1947年2月23日ISO開始正式運行,中央辦事機構設在瑞士的日內瓦。國際標準化組織是一個由國家標準化機構組成的世界範圍的聯合會,現有140個成員國。根據該組織章程,每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標準化團體作爲其成員,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以CSBTS名義國參加ISO活動,設在瑞士日內瓦的中心秘書處負責協調整個體系。ISO是一個非官方組織,不具備法律權力來強迫執行標準。IS0所做的就是制定和公佈自願執行的"國際標準",這些標準幾乎涵蓋了除電氣和電工技術以外的所有技術方面,至於電氣和電工技術由IEC(國際電工委員會)管理。
其宗旨是:在世界範圍內促進標準化工作的發展,以利於國際物資交流和互助,並擴大知識、科學、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合作。其主要任務是:制定國際標準,協調世界範圍內的標準化工作,與其他國際性組織合作研究有關標準化問題。
ISO的組織機構包括:ISO全體大會、主要官員、成員團體、通信成員、捐助成員、政策發展委員會、合格評定委員會(CASCO)、消費者政策委員會(COPOLCO)、發展中國家事務委員會(DEVCO)、特別諮詢小組、技術管理局、技術委員會TC、理事會、中央秘書處等。
ISO的技術活動是制定並出版國際標準(International Standards)。ISO的工作涉及除電工標準以外的各個技術領域的標準化活動。進入九十年代以後,通信技術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展現出快速的發展趨勢,成爲國際標準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。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(IEC)和國際信聯盟(ITU)加強合作,相互協調,三大組織聯合形成了全世界範圍標準化工作的核心。ISO與IEC共同制定了《ISO/IEC技術工作導則》,該導則規定了從機構設置到人員任命以及各人職責的一系列細節,把ISO的技術工作從國際一級到國家(Member
body)一級再到技術委員會(Technical Committee簡稱TC)、分委員會(Sub-Committee簡稱SC),最後到工作組(Working
Group簡稱WG)連成一個機的整體,從而保證了這個具有140個成員國、2850個技術委員會、分委員會及工作組和30000名專家參加的國際化龐大機構的有效運轉。截止目前,ISO已經發佈近14000項國際標準、技術報告及相關指南,而且尚在不斷增加之中。
IEC是國際電工委員會(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
Commission)的縮寫。
她也是非政府性國際組織,是聯合國社會經濟理事會的甲級諮詢機構,正式成立于1906年成月,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專門國際標準化機構。
IEC現有成員團體,包括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工業發達國家及一部分發展中國家。這些國家擁有世界人口的80%,生産和消費全世界電能的95%,製造和使用的電氣、電子産品占全世界産量的90%。凡要求參加IEC的國家,應先在其國內成立國家電工委員會,並承認其章程和議事規則。被接納爲IEC成員後,該電工委員會就成爲這個國家委員會,代表本國參加IEC的各項活動。每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組織作爲該國IEC國家安全部委員會,參加IEC
的各項活動。
IEC的宗旨是促進電氣、電子工程領域中標準化及有關問題的國際合作,增進國際間的相互瞭解。爲此,IEC出版包括國際標準在內的各種出版物,並希望
各成員國在本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在本國的標準化工作中使用這些標準。
根據IEC的章程,IEC的任務覆蓋了包括電子、電磁、電工、電氣、電信、能源生産和分配等所有電工技術的標準化。此外在上述領域中的一些通用基礎工作方面,IEC也制定相應的國際標準,如術語和圖形符號、測量和性能、可靠性、設計開發、安全和環境等。1997年,根據來自ISO/IEC聯合技術咨詢委員會(JTAB)的建議,IEC的所有標準、指南和技術報告的編號限定在60000至79999之內。原來的標準編號均加上60000。如原標準IEC34-1改爲IEC60034-1。
|